《全球暖化特輯》 面對台灣
由 Kai-Chi 發表於 週三 4月 25, 2007 2:30 pm

文字:陳佳珣(公共電視記者);攝影:陳忠峰(公共電視記者)

台灣,一個蕞耳小島,生物多樣性堪稱世界之最,從熱帶、亞熱帶、溫帶到寒帶的生態系,兼容並蓄存在島嶼內。溫度,決定生態的界線,也關鍵性的決定我們生存的地球。在全球暖化的趨勢下,台灣面對的挑戰是什麼?

有人質疑,現在正發燒的全球暖化議題是場騙局?絕大多數的科學家會肯定的告訴你,「人類」就是這場地球災難的元兇!在太陽系中,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決定了地球的氣候變化,在地球46億年的歷史中,氣候是在冰河期和間冰期之間,規律的來回擺盪,周期大約10萬年,而現在正處於溫暖間冰期(約8千年),地球暖化是長期且必然的趨勢;但是人類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,形成溫室效應,卻讓地球在短時間內發燙發熱。

工業革命之前,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是280ppm,現在已經飆升到381ppm,是60萬年來的最高值;當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一倍,地球溫度就會上升3-5℃。這100年來,地球氣候上升0.65℃,看似微小,卻造成全球氣候大地震、生態失衡失序,氣候災害一波一波侵襲,始作俑者的人類也嚐到苦果。

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總量的1%,排名第 22名;每年人均排放量高達12公噸,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;台灣暖化的幅度也不惶多讓,是地球的2倍,溫度上升高達1.3℃。一般民眾冷的加件衣服,熱了躲進冷氣房吹冷氣;但對置身在自然環境下的生物來說,這1.3度可是「代誌大條」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

環境之危—氣候變遷

翻譯:葉蓉樺(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);審核: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編輯部

地球日聯盟(Earth Day Network, EDN)「環境之危」第四版已經問世。地球日聯盟的環境教育計劃,旨在創建並推廣像「環境之危」這類有價值的教室資源與教材,設計出啟發不同年齡層學生,使對文明產生責任感與覺醒的教學活動。

第四版「環境之危」的主題是「氣候變遷」。這些問題的目的旨在協助學生瞭解「全球暖化」這個複雜議題,以及教導他們如何致力於減緩暖化現象。在這個課題中,「氣候變遷」和「全球暖化」的意義是可以互通的。對這些議題的補充說明,學生們可能要用到「生態足跡」或「巴比的大腳—兒童謎語」,二者都可以從地球日聯盟中取得。第四版「環境之危」的類別涵蓋氣候變遷的原因、歷程、科學、全球暖化可能的結果、可能的解決方案,以及個人能夠對此問題付諸哪些行動。



全球暖化特輯:面對台灣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guanita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