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行‧行善 -- 如何讓旅行賦予行善的價值?

作者:Ting (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活動發起人)

大學畢業工作一年後,我背起背包,到南美流浪,那時只是單純地想出國看看這個世界。在路上,遇到幾位單車旅者,我才知道,原來世界上有人用這般貼近土地與人群方式旅行。他們的故事,賦予我勇氣,讓我踏上第一場單車旅行。起初,不過是想以緩慢的步調,深入異國的文化與人群,親身感受自然風光。

因緣際會,在旅途中遇到積極推廣無車生活的Olly,我才驚覺到,其實自己正在以一種相對疼惜環境的方式旅行著。旅行不應該只單純是個人心靈的探索,體驗異文化,還應該善用這特殊的流動,積極地向外傳播善的想法,負起身為世界公民的責任。從此,推廣無車生活,便成為旅行的主題之一。在中國大陸,我們印製並發放「世界無車組織」(World Carfree Network, http://www.worldcarfree.net/)的中文標語「車不如自行」貼紙。在紐澳,我們身著「Stop Driving, Start Walking, Cycling, Using Public Transport」的T-shirt。騎走滇藏線時,我則和朋友們穿著「永遠的自行車王國」的衣服。我們還架設了「無車的亞洲」(Carfree Asia, http://www.carfreeasia.org)網站,向世界發佈旅途中蒐集的無車生活照片。

2004年的亞洲單車旅行,我們在瀘沽湖畔,讀到雜誌上介紹1907年,第一次開車橫越北京到巴黎的競賽。受到這篇報導的激發,我和Olly決定在一世紀後,號召一場北京到巴黎的「無車」探險活動。我們希望百年後的「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活動」,將標示著更美好交通運輸時代的來臨。

透過旅行的曝光機會,為慈善團體募款

在籌辦的過程中,我們立刻想到,要透過這次活動的曝光機會,為慈善團體打打知名度,並募款。這個想法並不是我們所獨創,其實在西方世界行之多年,現在已經成為慣例。幾乎不論任何探險活動,凡是有網站、曝光機會的,都會為慈善組織,或慈善計畫募款。

選擇

我們認同E.F.Schumacher 小即是美(Small is beautiful)的理念,並支持「intermediate technology」(適合開發中國家的中等/適當科技)。以貧窮國家殘障者為對象的慈善組織Motivation,立刻浮上腦際。加上我們認為美好完善的交通系統,應該是可靠的、能源上有效率的、人人可以支付得起的、人人可以使用的、安全的,而且不該降低公共空間的品質,在符合這些要件後,這個系統還必須是永續的。殘障者行的權利,自然也是我們所支持的。因此我們決定支持Motivation。

確認

選定Motivation作為這次活動支持的慈善團體後,因為這是在英國註冊的組織,所以我們先到英國政府的「慈善團體委員會」(http://www.charity-commission.gov.uk/)網站,確認Motivation運行及資金處理狀況。這些資訊都是公開的。確認Motivation是個值得信賴的慈善團體後,便開始與他們聯繫。Motivation為確保自己不會因這次活動受到法律牽累,基本上活動參加者必須簽署法律文件,聲明這次活動所引發的法律問題與Motivation無關。

募款

與Motivation接洽妥當後。我們開始透過網站,向個人募款。英國的法律規定較完善,慈善團體可以透過線上捐款仲介公司,對外募款。一般中小型的慈善組織,沒有資源、金錢獨立支撐接受小額捐款的部門,透過線上捐款仲介公司可以省下很多募款的開銷。我們就是透過線上捐款仲介公司Justgiving為Motivation募款。支持者可以透過線上,直接捐款給他們。比較可惜的是,由於是英國註冊的慈善團體,只有英國人才可以獲得百分之三十的退稅,而目前目前大部分的參加者來自亞洲和紐澳。

至於向企業募款方面,比較像是交易,必須明確界定好彼此的權利義務。所以我們特別制訂了清楚的活動贊助商章則,規定凡捐款5萬元台幣給Motivation的企業,其logo可以放置在官方網頁上。若企業有更進一步的要求,則需要另行透過書面寫明,再進行協商。我們有特別向幾個自行車相關廠商接洽,遞送企業贊助計畫書。

台灣現狀

目前在進行旅行探險活動同時,為慈善團體募款,在台灣還不常見,算是滿新的想法。一般人不容易接受,甚至會懷疑是詐騙手腕。許多廠商也沒有處理類似捐款活動的職員。至於政府方面,也需有相關配合的立法。

*北京至巴黎無車探險官方網站:http://www.beijingtoparis.com/ch-index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guanita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